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某科技公司其规模属于中小,可在圈内是个响当当的企业。

 

老板是成都人,吃货一枚。说起来,生意兴隆的原因是傍上了个垄断型国企。他们的生意就是帮他们做配套。和老板聊天,改变了我对小企业的看法。

 

媒体报道的中国的中小企业,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,他们殊途同归的需要钱。其一在金融海啸之后生存遇到了障碍,拿不到海外的订单,适逢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,雪上加霜,需要钱;其二他们属于传统的制造业,在面对大方向的产业升级改革之时,普遍遇到了转型的困境,需要钱;还有一种是暴发户,起初开了个小厂,后来经过大量的资本运作,加入“炒房团”,后来资金链开始紧张,需要钱。

 

而另一边厢,政府、银行、券商和风投不断的在说,“我们支持中小企业”。可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天生的“嫌贫爱富”。后来我才知道,他们寻找的其实是“优质的中小企业”。他们的目的是希望,企业可以做大做强,“陪伴”企业成长。这样可以给政府缴纳更多的税,向银行贷更多的款和存更多的钱,并且需要券商和风投的助力放大资产,皆大欢喜。

 

这种不match,让一部分的企业成了“剩女”,而让另一小撮企业成了“白富美”。最终,白富美交际于各种场合,被各种资金所追捧,求分一杯羹。并出席各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论坛,被要求“讲几句”。而观众席上的剩女则错过了其最佳的时机,渐渐变为黄金剩斗士。私下里寻找各种银行、风投和政府交换名片,配以欢笑。

 

上述的这个科技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白富美。在政府为扶植中小企业而设的股权交易所,它被选为政府推荐交易的57家企业之一。

 

究其原因:第一点是知性,该企业是个高科技企业,符合政府产业引导的要求;第二是富,缴税之高,已成为其开销的最大一部分;最后一点,拥有好的家庭背景,经老板精心包装后获得了政府的专项产业基金投资。

 

老板有一句话,让我印象特别深刻。他说,“我不需要补贴,也不需要贷款,我只想做我的中小,过我的小日子”。

 

不过,他的委婉所带来的诱惑作用更为明显。我问他怎么办?他说,最后只好专门找一个财务公司来处理这些暧昧关系了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田林

田林

13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盛世边缘人。(财新记者) 我是名记者,所以我的使命应该是尽可能的接近真相,于是我有了勇气。我只是个普通人,所以我有原谅自己的许多条理由,于是我有了快乐。 联系方式:lintian@caixin.com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