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这两个月做了一个草根金融调查,让我反思了很多,比如,钱真的能生钱么?

不可否认,金融、金融工具、金融衍生工具本身都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种互助的形式中,在从闲散资金聚集到需要的人手里这个过程中,为大家以及很多企业提供了每个阶段需要的资金,冲销掉了那些有可能减损资产的风险。

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,这些概念不能成为少数人敛财的工具。一旦形成如此系统,金融,也就演变成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,只有别人的钱到了自己手里,而自己的钱去了别人那。越是暴利,越有这种可能性。这就是简单意义上的风险。

这就是一个赌局,在贪婪的扭曲下,赌局又衍生成骗局。

然而,这一切又皆因人性的贪婪么?

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,应首先怀疑一下自己的欲望。在当今中国的社会里,作为一个成功人士的定义,是单一的,那就是:对于普通白领有房有车无贷,对于35岁以上男士最好是上市公司老总,中国首富,亚洲首富……

设想,一个82年的“小朋友”今年28岁,适婚年龄,在上海一家金融机构,比如花旗银行,月收入1万,也算不错。然而,在上海市区的房子至少每平米也上到2万元,这也已经到金桥或者闵行等郊区地带。若是在市区,至少也要每平米4万。

我又想起我做调查的那个苏北的一个镇。当地人民平均每月的工资只有1000元-1500元,而房价却要到4000元。

房价是一个地区平均收入的4倍是什么概念?

如果,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人还非常上进的把房子和成功的标准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,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?!在这种情况下,除了有良好的家庭出身,他为了达到跟其他成功人士一样的程度,只能做一件事情,就是寻找捷径。

这就是“以小博大”的社会生存土壤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,形成金融传销,而在市场经济开放的地区,炒股,炒房,投资基金定投,保险定投,结构性产品。

当金融机构每年的利润增长都需要高于GDP的增长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?就是大量的鼓励老百姓投资,鼓励企业使用杠杆,推销金融产品,积极推动企业上市,对于一个具有稳定现金流个人最好开十张信用卡,每张都给你一万的额度,甚至是金卡,鼓励你消费。于是你开始消费那些貌似成功人士才能拥有的产品。iphone4出来了,你把一年前买的甚至半年前买的赶紧换掉。

当人们沉浸在这种状态中,他怎么会想风险?他顾得上么?手上的钱越少,越希望有“以小博大”的可能。

在今年1月“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”香港的讨论会场,一位香港人发言感叹说,当香港人知道自己一辈子存下来的钱,只够给自己的家庭买一套70平米的房子时,他一直在怀疑,“不知道是自己不够努力,还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?”

在为这个答案设想了无数种应对方式后,我想最好的办法,就是不要参与这个游戏。并且时刻告诫自己,钱不能生钱,请管好自己的欲望,好好存钱。是谁规定了一定要向钱发展?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田林

田林

13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盛世边缘人。(财新记者) 我是名记者,所以我的使命应该是尽可能的接近真相,于是我有了勇气。我只是个普通人,所以我有原谅自己的许多条理由,于是我有了快乐。 联系方式:lintian@caixin.com

文章